(中國消費網訊)如果要評選時下最熱門的歌曲,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拯救這世界)》應該算是一首。這不僅因為天王今年剛剛離去,更是應景使然。
前兩天看電視新聞,偶然又聽到邁克的這首名曲,優美的旋律和邁克爾磁性的聲音依然是如此令人動容;但更讓人“有感覺”的是,這是作為一則關于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新聞的背景音樂。
在筆者這樣的普通老百姓聽來,減排、低碳似乎是那么遙遠的話題。畢竟,這樣宏偉的全人類愿景,不是你我一兩人之力能改變和左右的。說句實在話,很長時間以來,筆者并不認為那些高呼環保和減排口號的國家中,有幾個是真的在認真對待這些問題,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樣的感覺。很多時候,減排都被貼上了政治和道德的標簽,仿佛你不去提減排和氣候變化,就應該受到全人類的譴責。從這一點說,當初小布什頂著與全人類為敵的罪名,堅決不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倒是顯出了這位“牛仔總統”的一些有趣之處。
但是,布什先生畢竟已經下崗,現在的奧巴馬顯然比他覺悟高不少,不僅主動提出了綠色新政,更一改在減排問題上的拖后腿形象,在氣候大會前高調宣布了明確的減排目標。
美國當然不是唯一覺悟的國家。許多并無法定義務承擔硬性減排任務的發展中國家,也主動提出了自身的減排目標,中國作出表態,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緊隨其后。這一切似乎在傳遞一個信號:這一次,大家是認真的。
讓筆者頗有感觸的是,某日在上班途中的公交移動電視上看到一則關于哥本哈根大會的公益廣告。后來到網上一查,原來是聯合國專門在全球推廣的一項名為“希望之本(Hopenhagen)”(從哥本哈根一詞的英文衍生而來)的活動,目的是喚起全球民眾積極參與到針對氣候變化的對話中。
在這組匹配了不同語言字幕的廣告中,馬爾代夫的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及日本的普通市民逐一現身,出現在太平洋一角、皚皚白雪的北極以及車流滾滾的東京街頭,講述著馬爾代夫島國被淹沒、北極生態系統消失以及非洲森林夷為沙漠的故事,呼吁所有人到聯合國的網站簽署氣候請愿書,推動本次大會達成協議。
在“去碳化”儼然已成全球趨勢的大背景下,我們每個人可能也得換換舊思路。應對氣候變化,的確關乎地球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一個人。不僅是造紙廠和發電站要減少排污和降低能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更多價格不菲的綠色產品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購物單中;開車的用油成本也會只升不降;甚至在未來,對家庭征收碳稅也并非沒有可能。
北歐古城哥本哈根是大師安徒生的故鄉,也是名副其實的“童話之鄉”,善良而美麗的“海的女兒”就是在這里一直默默守候著她的王子。但在接下來兩周左右的時間里,全世界的人們在這里見證的和帶回國的,應該不只是童話。而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就是參與到這個進程之中。